一、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题型详解
1、《综合素质》考试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材料分析题和写作题,其中写作题所占分值较高,主要考察考生的职业理念、文化素养、基本能力、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教育法律法规等五大方面的知识。
2、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保教知识与能力》包括单项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材料分析题和活动设计题,重点考察教学活动的分析和设计能力。
3、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包括单项选择题、简答题、材料分析题和教学设计题。
4、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教育知识与能力》包括单项选择题、辨析题、材料分析题和简答题。
5、教师资格考试是国家对教师职业的一种法定许可制度;教师资格是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条件;教师资格制度规定了从事教师职业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6、实行教师资格制度后,只有具备教师资格(持有国家颁发的教师资格证书)的人,才能被聘任或任命担任教师工作。教师资格作为一种法定的国家资格,一经取得,即在全国范围内不受地域、时间限制,具有普遍适用的效力,非依法律规定不得随意撤销。
二、教师资格证考题特点解析
综合素质是教师资格必考科目,考试题型包括单选题(29题),其中25题为综合素质上,包括职业理念(4题)、职业道德(4题)、法律法规(8-9题)、文化素养(8-9题),4题为综合素质下,包括逻辑思维和信息处理能力,材料分析题分布在职业理念、职业道德和阅读理解各一题,还有一个作文题。
考试分值侧重点主要集中在职业理念、职业道德和作文。作文需要平时的积累和融合教育学的相关理念,按照作文的基本要求分值也不会很低。职业理念和职业道德部分可以在短期内提高,重点在于理解和运用,平时备考需要辅以题目练习,保证做题思路。
职业道德的内容包括“三爱两人一终身”,备考方式与职业理念相同。法律法规和文化素养属于识记类,建议第一轮预习时快速浏览一般内容,第二遍结合题目把握出题方向,第三遍着重记忆不理解的,一般这样作对法律法规的题目就没有太大问题。文化素养部分考的是知识的广度,更多得依靠平时积累,并且也难以把握考试方向,如无太多时间,这部分可以弱化处理。
中学科目二考试题型涉及单选、辨析、简答和材料分析,小学考试题型单选、简答、材料分析和教学设计。题型的多变必然带来内容涉及很广,相对科目一来说,科目二更难,也不能像中和素质一样明确方向,所以往往带给广大考生的感觉就是不知道怎么入手,内容太多不知道那些该重点记忆,特别是教育心理学的一些内容专业性更强,也不是很好理解。那么到底该如何备考呢?
首先,第一轮准备的时候先浏览目录知道大概的内容范围,接下来快速浏览内容,有个整体感知。其次,总结重要考点。一般考试大的模块会放在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当中,具体的知识点比如:身心发展的规律、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教学原则和方法、德育原则和方法、认知过程、学习动机、学习迁移等,并就这些内容重点识记和理解,解决好重难点。然后,突破难点。第三轮复习要配合相应的习题进行检测,如果还有没有掌握的那就需要在巩固加强,突破难点,获得高分。最后,针对小学的教学设计,一般考试中会有不同科目的篇目供考生选择,那就可以根据自己擅长的就可以,平时复习的时候可以针对自己面试想要考的科目进行复习,找到小学学段的教科书和参考书,多练一练教学设计的撰写,做到考试的时候游刃有余。
三、教师资格证题目类型介绍
1、教师资格证考试题目分为五大部分:选择题、材料分析和写作。
2、一、选择题。选择题主要从职业理念、法律法规、职业道德、文化素养和基本能力五个方面去考。职业理念和职业道德每一部分有4道题,每道2分,法律法规部分是有8道题,每道2分,文化素养部分有9道题,每道2分,基本能力部分是4道题,每道是两分。
3、二、材料分析题。材料分析题主要从职业理念、职业道德和基本能力这三个方面去考,职业理念、职业道德和基本素养各有一道题,每道题各14分。
4、三、写作。写作题有一篇,是从基本素养方面去考,分值是50分。
5、职业理念和职业道德作为一个全民素质提高的人来讲这两道题是简单的,大家三观正确,品质道德没有问题,我们日常的积累来考这两道题型是没有问题的。法律法规是考试的重点,文化素养从天文、地理、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去考,这道题性价比比较低。基本能力主要考察计算机和逻辑这两个方面,逻辑和计算机在整个教师资格证考题中一共有四道题,每一部分占两道题,一般考一些图形的推理和数字的推理,会画几个图形,让你找到合适的选项,计算机一帮考word、ppt使用制作的问题。
四、全国教师资格证笔试常考知识点梳理
全国教师资格证笔试常考知识点包括: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和因素、教学原则和方法、德育原则和方法、认知过程、学习动机、学习迁移等。
具体包括: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和因素、教学原则和方法、德育原则和方法、认知过程、学习动机、学习迁移等。
此外,还包括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桑代克的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六经》、《四书》、《五经》、七艺、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参观法、练习法、实验法、实习法、课程标准等。
教材的编写形式主要包括直线式和螺旋式两种。
在教育心理学中,常见的冲突类型包括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以及多重趋避型冲突。
美国心理学家特尔提出,智力可分为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流体智力受先天因素影响,20岁达到顶峰,30岁后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下降,如记忆力。晶体智力则是后天通过教育和经验习得的,它在一生中持续发展,如阅读能力。
新课程改革在课程结构上的主要特点体现为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新课程改革对课程结构的调整包括: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则是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高中阶段则以分科课程为主;从小学至高中阶段,设置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农村中学课程需服务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
教育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包括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对教育目的、课程设置与教育内容、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学校结构、教学方法、手段和组织形式等方面产生制约。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表现在:决定教育的目的、领导权、受教育者的权利和程度,以及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包括备课(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上课(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需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内容正确、方法得当、表达清晰、组织严密、气氛热烈)、课后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包括试卷分析的信度、效度、难度、区分度)。
班级管理的目的是培养积极分子,形成班集体核心,并确保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达到一定质量,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等多方面的发展,有利于大面积培养人才,提高教学效率,以及有利于学生获得系统的科学知识。
班级授课制虽然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但其最大的缺点在于不利于因材施教。
注意的分类包括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无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随意注意(有意注意,有预定目的,需要意志努力)和随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有自觉目的,不需意志努力)。
注意的品质包括注意的广度、稳定性、分配和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