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这份名单是通过大数据分析及知乎用户们的实际反馈综合整理而成,但需留意,部分考生的观点可能存在主观性,故不建议简单概括。

(2)同一院校的不同学院和专业可能会有所不同,比如A专业可能存在招生不公平的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B专业也会有同样的问题。关键在于要深入考察目标专业的招生公平性。
(3)某些院校在过去确实有不少负面评价,但近年来已经对招生机制进行了调整并发表了声明。本文仅选取了21年之后的评价,但学生们的评价可能仍停留在最初印象,导致评价与实际情况可能不符。
(4)确实有部分院校同时出现在考研白名单与黑名单中,这是由于学生评价的主观性和时间差异所造成的正常现象。
以下是知乎上的一些吐槽:
1.华南师范大学(211,广东广州)
差评关键词:部分专业存在压分现象,复试和录取名单发布时间较晚,不利于调剂。
具体评价:
23年压分专业课成绩令人难以接受。
控制工程专业课难度大,均分仅70多。
华师的压分现象普遍,可能压分到过不了国家线,报考时公共课不能拉低分数。
经济与管理学院存在招生不公,经济学学硕不推荐报考。
国际商学院将所有一志愿考生刷掉。
成绩公布后,复试通知时间较晚。
2.南京理工大学(211,江苏南京)
差评关键词:偏爱本校生源及985调剂生,复试线不高但复试比例高,导致高分考生被淘汰。
具体评价:
招生过程存在明显的不公平现象。
面试问题过于随意,对内部生源友好,对外生源则不友好。
调剂主要接收985院校的考生,不接受211及双非院校。
在复试中存在内部倾向,导致高分考生成为“炮灰”。
3.宁夏大学(211,宁夏银川)
差评关键词:部分专业压分严重,影响考生分数与调剂机会,校方处理不够透明。
具体评价:
本地学生不敢报考。
政策性211,存在压分导致考生分数偏低,影响调剂。
二级学院中国文学院存在压分情况,考生专业课成绩极低。
被批评为“死亡211”。
4.苏州大学(211,江苏苏州)
差评关键词:竞争激烈,分数虚高,性价比不高,部分专业不保护一志愿。
具体评价:
只接受985调剂,损害第一志愿考生。
报名人数众多,分数虚高。
部分专业热度高,超过985院校。
化学专业拟接收调剂人数远超计划招生人数。
5.兰州大学(985,甘肃兰州)
差评关键词:看重考生出身,双非院校考生报考风险大,调剂时优先接收高水平大学毕业生。
具体评价:
复试时本校考生优先。
面试中询问考生本科背景,对第一志愿考生保护不足。
压分现象显著,导致考生分数偏低。
面试时明显倾向985院校背景的考生。
6.广西大学(211,广西南宁)
差评关键词:不保护第一志愿,偏爱接收优质调剂生,存在压分现象。
具体评价:
专业课压分严重。
招收大量调剂生,影响一志愿考生。
存在压分现象,导致考生分数偏低。
调剂系统开启后招生计划变动大。
7.天津大学(985,天津)
差评关键词:部分专业不保护第一志愿,重视科研能力,存在学校歧视现象。
具体评价:
高分考生被刷。
存在明显的出身论倾向。
招生计划调整频繁。
8.电子科技大学(985,四川成都)
差评关键词:复试权重高,存在拉拢老师保荐现象,歧视现象明显。
具体评价:
面试环节水很深。
复试面试题目随意,倾向性明显。
复试科目多,具有随机性。
老师倾向性明显,保护本校考生。
9.重庆大学(985,重庆)
差评关键词:部分专业复试比例高,大量一志愿考生被刷。
具体评价:
复试题目随意,倾向性明显。
复试时间晚,影响调剂。
存在压分现象。
10.云南大学(211,云南昆明)
差评关键词:拟录取名单公布晚,部分专业存在压分现象。
具体评价:
公布名单晚,错过调剂黄金期。
存在压分现象,导致考生分数偏低。
11.中国传媒大学(211,北京)
差评关键词:部分专业大量招收调剂考生,复试时间晚,不保护一志愿。
具体评价:
存在压分现象。
复试时间晚,不利于调剂。
大量招收优质调剂考生。
12. 上海师范大学(上海)
差评关键词:部分专业存在压分现象,影响考生录取和调剂机会。
具体评价:
复试时间较晚,对考生造成影响。
存在压分情况。
大量招收优秀调剂生。
13. 华东师范大学(985,上海)
差评关键词:部分专业存在压分现象。
具体评价:
生态学专业存在压分倾向。
存在一定程度的歧视现象。
14. 西南交通大学(211,四川成都)
差评关键词:部分专业复试时间晚,出结果慢,影响考生调剂,复试淘汰率高。
具体评价:
建筑与设计学院存在压分情况。
复试时间晚,对调剂造成影响。
存在淘汰现象。
15. 山东大学(985,山东济南)
差评关键词:偏爱211、985院校生源,对一志愿考生照顾不足,优先录取本校学生。
具体评价:
存在一定程度的歧视。
一志愿考生录取机会较小。
建议:
在知乎上搜索“XXX学校考研压分吗?歧视吗?”可能会找到多种评价,有的评价较为肯定,建议在做出决定前,多方面核实信息的准确性和代表性。
避免轻信某些考研机构总结的简单评价,尤其是那些缺乏实质证据的评价。
如果某个学校被无端抹黑,经过认真研究和验证后发现负面评价并不成立,那么这可能意味着该校在下一年可能会有意外表现,成为“捡漏”的好机会。
了解一所学校的风格和素质,可以通过关注学校官网的考研信息公开程度、透明度,如公开复试名单、拟录取名单、参考教材、复录比等信息。
对于面试占比高、复录比极高的院校和专业,风险较高,建议选择复试有笔试、且笔试占比相对较小的院校和专业,以减少不确定性。
重庆邮电大学计算机软件考研避雷,作为22年重邮计算机考生,报考时受到知乎上推荐的热潮影响,但考后发现存在不少未提及的难点。本文旨在为未来考生提供一些避雷建议。
首先,重庆邮电大学的计算机学科评估为B+,在双非高校中表现亮眼。专业课只考一科,成为吸引考生的一大亮点。华为校招时将重庆邮电列为三所双非之一,每年去大厂的计算机专业学生人数众多。
然而,在考虑报考之前,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1. 考研难度
第四轮学科评估后,重庆邮电大学计算机学科热度上升,知乎等平台的相关推荐中,重邮占据很大比例。22年报考人数超过三千人,竞争激烈程度堪比部分211院校,尤其在300万人落榜的背景下,预计明年报考人数可能突破四千人,这可能会给部分考生带来压力。
2. 专业课压分现象
专业课存在压分现象,22年学硕专业课考试中,即便有大佬级人物,专业课成绩也未达到高分。观察发现,专业课成绩通常被压分约20分左右。因此,仅因复试线看起来较低而决定报考,可能被表面现象迷惑。建议考生根据自身能力预估,减去压分因素后,再考虑是否报考,以免因压分导致的劣势,影响调剂机会。
3. 软件学院单科线自划
软件学院采用单科线自划,引发争议。21年软件专硕复试线异常高,软件学院开始自划线,数学和专业课单科线定在85分,复试线为335分。22年软件学硕报考人数大增,预估复试线为310分,但实际复试线仅为290分,原因是英语和政治单科线大幅降低至60分和65分,这种做法使得复试线看似较低,但实际上仍对考生构成挑战。
综上所述,重庆邮电大学计算机软件考研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挑战与风险。建议考生在决定报考前,深入分析自身的实力与目标,了解专业课压分和学院自划线的潜在影响,避免因表面现象而做出错误决定,确保自己的考研之路更加稳健与成功。
许多学生在毕业时都会考虑考研以提升自己的学历,但在准备考研的过程中,这些应届生可能会遇到一些雷区,导致方法错误,走弯路或走错路。实际上,对于这些毕业生来说,在择校和准备考研时,一定要提前查好各种信息,不要盲目行动。看到别人考什么就考什么,而是要考虑自己对哪些方面感兴趣。
毕竟,如果读研究生,对职业生涯后期的影响非常大。很可能研究生读什么专业,未来的工作就是与什么专业相关,因此一定要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有些学生在本科期间因调剂而被迫选择本科专业,并不是自己喜欢的专业。因此,他们也希望通过考研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但很多学生在选择跨考学科进行考研时,需要付出的努力比本专业考研的学生要多得多。因为其他人已经通过了三四年的基础知识学习,而这些准备跨考的学生需要从新的起跑线上开始与这些人竞争,竞争压力非常大。
另外,还有一些学生选择的是本专业的考研,如果不是全国统考的话,需要提前查阅每个学校的研究生招生简章。查阅相关的备考资料,在了解到目标院校的备考资料后,进行相应的知识学科总结。可以联系一下以往考上的学姐或学长,这样才能够在对整个考研过程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有些学生为了避免麻烦,想选择一些全国统考的专业,如法律硕士或会计专硕,它们都是全国统考。在准备这样的考试时,不用提前联系考上的学长学姐或查阅该学校的各种准备用书。
像这样的全国统考,大家的试卷都是一样的,准备用书也是一样的,这样可以节省不少麻烦。但同时,这样的考试竞争压力也是很大的,因为像这样的全国统一试卷,很多学生都会优先考虑这样的专业,所以它的竞争压力是非常大的。另外,还有一些学生在确定了目标院校之后就不要轻易改变,如果改变的话,很多专业书都要进行相应的更换,所以在确定目标院校时一定要多加思考,考虑自己是否要考这个学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