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东北财经大学研究生分数线最低为审计专业242分,具体各学院及专业分数线如下:
财政税务学院:税务354分。
法学院:宪法学与行政法学326分,民商法学326分,经济法学342分,非法学法律345分,法学法律340分。
工商管理学院:企业管理351分,技术经济及管理340分,人力资源管理353分,工商管理167分。
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373分,教育经济与管理340分,社会保障372分,土地资源管理340分。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340分,工程管理178分。
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国际商务353分。
国际商务外语学院: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365分,英语笔译363分,日语笔译363分。
国际商学院:金融347分,应用统计346分。
金融学院:金融学346分,金融353分。
会计学院:会计学366分,财务管理340分,资产评估346分,会计243分,审计242分。
国际教育学院:汉语国际教育350分。
统计学院:统计学347分,应用统计346分。
投资工程管理学院:工程管理178分。
人文与传播学院:新闻与传播378分。
金融科技学院:金融346分。
东北财经大学简介
东北财经大学,简称东财,坐落于辽宁省大连市,是财政部、教育部和辽宁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辽宁省一流大学重点建设高校;是一所经济管理学科为优势特色,经、管、法、文、理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财经大学。
国家二级重点学科包括财政学、产业经济学、会计学、数量经济学;一级省级重点学科有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二级省级重点学科涵盖政治经济学、经济思想史、经济史、西方经济学、世界经济、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国民经济学、区域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等。
1.院系介绍
大连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2个、博士点16个、硕士点22个及MBA、EMBA、MPAcc、ME、MEM和MFE等6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建设有辽宁省制造管理信息化重点实验室、电子政务国家与地方共建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制造管理技术工程研究中心、辽宁省制造执行系统工程研究中心、辽宁省科技产业创新与创业重点研究基地、辽宁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基地等省级及以上实验室、研究中心(基地)及国内最大的教学与商业案例共享平台。
拥有一支院士领衔、名师荟萃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博士生导师42名,教授43名)。现有各类学生四千多人,包括本科生1100余名、硕士研究生640余名、全日制博士研究生200余名、专业学位学生(MBA/EMBA/MEM/MPM)1800余名、留学生180余名。已培养各类毕业生三万多人,为机关企事业单位培养了一大批掌握现代管理知识的专业人才,涌现出了一大批管理教育名家、管理学科专业奠基人以及业界精英,被誉为中国现代管理教育“黄埔军校”。
2.招生目录
学术学位招生目录
110(主校区)管理与经济学部(84707388)
120201会计学
01(全日制)会计信息披露质量
02(全日制)财务管理决策理论与方法
03(全日制)价值链会计与战略成本管理
04(全日制)行为会计与行为财务
初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3数学三
④804高等代数或 806量子力学或 816材料力学或 876管理学
备注:
管理与经济学部内按1202工商管理一级学科统一划线,分专业排序、录取。
3.参考书目
804高等代数
《高等代数》,编者:王萼芳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第四版;
《高等代数学》,编者:姚慕生,吴泉水,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二版
806量子力学
《量子力学》(第三版),编者:宋鹤山,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量子力学导论》(第二版),编者:曾谨言,北京大学出版社。
816材料力学
《材料力学》(第二版),主编:季顺迎,科学出版社,2018年3月;
《材料力学解题指导》,主编:马红艳,科学出版社,2014年1月
876管理学
《管理学》(第二版),汪克夷,齐丽云,刘荣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年
4.复试分数线
2018分数线
总分:345,单科44(满分=100),业务课一:75,业务课二:85
2017分数线
总分:348,单科50(满分=100),业务课一:85,业务课二:85
2016分数线
总分:345,单科50(满分=100),业务课一:85,业务课二:85
近三年录取情况
2018年报考38人,推免3人,统考录取4人
2017年报考30人,推免9人,统考录取2人
2016年报考32人,推免7人,统考录取4人
5.考研经验
复试内容
具体复试内容包括:
1.思想政治考核
填写附件《大连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考核表》并签字盖章,思想政治考核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2.专业知识测试(满分为100分)
专业知识测试将采用面试形式进行,主要依据本科期间的学习成绩以及现场对相关专业问题的回答来评分。
3. 综合能力测试(总分230分,其中外语听说测试30分,综合面试200分)
此测试旨在全面评估考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包括思想品德、基础知识以及综合能力。考核方式包括随机提问和抽签回答指定问题等,具体方法由各面试小组自行决定。综合面试的时长原则上不少于15分钟,外语听说测试将与综合面试同时进行,并计入复试总成绩。
4. 心理素质测试(机考,问卷形式,测试结果不纳入复试总成绩,仅作为录取参考)
心理素质测试将于2018年3月22日下午14:00进行(测试时间约20分钟),各专业的具体测试地点将在报到时另行通知。
复试时间及所需携带材料
参加复试的考生在报到时需携带以下材料:
1. 考生本人身份证原件及身份证正反面复印件
2. 思想政治考核表(应届生需由本科学院主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签字并加盖本科所在学院分党委公章,非应届生需由工作单位主管部门或人事部门、所在社区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公章)
3. 本科学习期间成绩证明(所有参加复试的考生均需提交在校期间学习成绩单,作为复试参考。本科成绩单需有院系公章或学校教务部门公章,往届考生可提取档案中成绩单原件复印后加盖档案馆公章,成绩单用后不退回)
成绩评定
1. 复试总成绩满分为330分。专业知识测试成绩与综合能力测试成绩相加,即为考生的复试总成绩。
2. 总成绩=初试总成绩+复试总成绩(满分830分);根据总成绩由高至低排序,作为录取和确定奖学金的依据。
3. 复试成绩若满足以下任一条件,均不予录取:
(1)专业知识测试成绩低于60分者不予录取;
(2)综合能力测试成绩(不含英语听说测试)低于120分者不予录取;
(3)复试总成绩低于200分者不予录取;
4. 通过复试的考生需缴纳体检费,并在校医院进行体检(要求空腹或少量饮食),体检时间为3月24日上午6:30至10:30。体检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5. 复试期间若发现考生不符合报考条件、考试违纪、替考、身体及政治思想道德状况不符合录取要求,一律视为不合格,不予录取。
关于考研的学习方法:
首先,阅读书籍,通读两到三遍,大致了解管理学的框架,对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有初步的认识。理解书中的内容,并觉得其有道理。
其次,背诵。这是最关键的步骤。理解得越透彻,越能运用,如果不能记住每个理论,那么所有的努力都是徒劳。死记硬背的内容能够得分。因此,大家需要下大力气认真背诵。按照每章的大小标题进行背诵,不留任何盲点。虽然书中确实有重点和非重点之分,但鉴于这本书已经考了四年,几乎所有的内容都可能出现,所以重点和非重点没有太大区别,不留盲点最为重要。
再次,检查。这是检查自己背诵情况的步骤。如何检查呢?理想状态下,可以拿一张大白纸,在纸中央写上“管理学”三个字,然后在其上下左右写出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的定义、特点、分类。最后能基本默写出主要知识点。这种方法难度较大,有一种折中的简化方法:翻开目录,看标题,看你能不能想起任何一个标题的内容,如果能想起,还要能背出来。如果记不起来,就继续背诵。
除了课本,大家还需要一些专业课资料,如历年真题与答案等。既然要考试,就必须了解它是如何考的,出了一些什么样的题,出题的重点和方向是什么。还有老师的论文和笔记也很重要,因为大家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感到迷茫,这样资料的信息作用就显现出来了。例如,我去年从一个师兄那里买了全套资料,感觉帮助很大。当然,课本是关键,实际上也没有必要到处看一些管理类的报刊杂志,因为其中很多对考研没有帮助,而且很耗费时间和精力。所以,只要有这些课本和资料,对付考研就足够了。至于具体的试题,我认为最近几年的大部分还是在课本或资料上能找到的,关键在于答案的完整性和条理性。例如,一个问题有几个大的要点(这是考察你论述的全面性),每个要点下面你论述的充分性,只有做到全面又充分,你才能得到理想的分数。因此,在看书的过程中,必须将理解放在第一位,只有理解的知识才能充分论述,因为在紧张的考试气氛下,靠记忆是无法写出多少内容的,大家基本上三个小时都在不停地写,否则论述肯定不充分,没有太多时间去考虑。当然,在考前一个月左右,还是要进行一定的记忆。
事实上,考上研究生的同学,管理学分数基本都在120至130分。要想达到140分很难。所以在这门课上,大家基本没有太大差距。好好复习,不要让管理学拖了后腿。但是,决胜还是在三门基础课上。大家不要因小失大。
关于考研的一些体会:
1. 考研很难,但并不像想象中那么难;考研很辛苦,但也不像想象中那么辛苦。
2. 一定要有计划,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也要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该干什么。
3. 讲究策略,把握方法。每年考高分的同学不少,但有的同学却在数学上失败,有的英语没过线,有的在专业课不能很好地把握高分的关键题目——计算分析题。
4.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法,有的人拼时间,有的人拼效率,关键是看自己。
5. 考研一定要劳逸结合。我们基本上每个周五晚上都有movie night。
6. 一定要坚持,胜利属于坚持到最后的人。
关于会计考研的选择:
因素一:自己的专业实力
专业实力强的建议选择学硕。学硕初试专业课若为会计、财管等会计专业课科目,需要考虑自己的基本功是否扎实;若为管理学,就没有什么可怕的,跨考和本专业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专硕的复试专业课也比较难,但所占比重较少。
因素二:自己学习的效率和时间管理能力
学硕,考试科目初试为:数三、英一、政治、学校规定的专业课(如:管理学、会计、财务管理等),总分500分。专硕,考试科目初试为:英语二、管理类联考综合(200分,3小时)(包括:初数、逻辑、写作三部分)。学硕初试复习需要花费很长时间和精力,需要全身心投入,踏实学习;专硕考试科目较少,短期突击复习效果很好,不需要投入太多的精力。
因素三:自己的理想和职业规划
想走实用路线还是学术路线,学硕对考博意义很大,以后可以做研究、老师等。专硕培养实用型人才。
因素四:期望工作城市的会计院校学硕和专硕的招收名额、报考难度、录取比例等。
例如,若您有意向报考广东的高校,应优先考虑华南理工、中山大学、暨南大学等知名院校。您需详细了解每个院校原先的专硕和学硕招生名额、每年的复试分数线以及复试录取比例等关键信息,然后根据自身实力,决定选择专硕还是学硕。
因素五:个人研究生阶段规划。
学硕期间需协助导师完成论文,研究任务较为繁重;而专硕则要求有实习经历,实习机会较多。
如何选择会计专硕考研院校?
首先,明确自己未来的工作意向。若打算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工作,应重点考虑这些城市的院校;若计划在省内发展,可选择省内名校或受认可度较高的院校。
关注自身成绩水平。在确定目标院校后,集中精力进行复习,努力提高成绩,避免过度关注择校问题。如此一来,复试时将更具优势,自身压力也会减小。
报名阶段,进行2-3次模拟考试,预估当前成绩,并结合复习计划预测考试表现。仔细查找心仪院校的复试分数线,按成绩或类型进行梯度划分。
将模拟考试成绩进行适当调整,结合院校成绩,估算考入每所心仪院校的可能性,最终选择把握在80%以上的院校。
在确定院校后,关注网络上的报考热度讨论。若发现报考人数较多,可考虑更换学校。由于报考热度的原因,每年同水平院校的分数可能存在差距,务必引起重视。
会计专硕就业前景如何?
会计专硕,即Master of Professional Accounting,简称MPAcc。会计专硕有在职和脱产两种攻读方式,以下分别进行分析:
在职攻读:提升身价
在职攻读会计专硕,本身已有工作。获得学位后,将提升提升待遇的筹码。无论是原单位加薪还是跳槽,都会有明显的提升作用。
脱产攻读:前景不能仅寄托于证书
对于脱产攻读MPAcc的人来说,前景不能仅仅寄托于证书。从当前求职市场来看,用人单位在职位要求中列明要求MPAcc的职位非常少。以2月26日为例,笔者在国内某著名求职网站上检索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座城市招聘全文中含有“MPAcc”的职位,仅广州和北京有少量职位含有“MPAcc”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