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务员职级晋升规定实施细则

1、《公务员职务、职级与级别管理办法》
2、第九条公务员晋升乡科级领导职务需满足一定资格条件,依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执行。晋升乡科级正职领导职务的最低任职年限条件为:
3、(一)担任乡科级正职,需有2年以上乡科级副职领导职务经验,或累计2年以上乡科级副职领导职务及三级、四级主任科员等相当职级,或累计2年以上三级、四级主任科员等相当职级,或2年以上四级主任科员等相当职级。
4、(二)晋升乡科级副职领导职务,需有3年以上一级科员及相当职级的工作经验。
5、第十一条新录用公务员试用期满且考核合格后,其职级、级别将依照相关规定确定。
6、第十二条通过社会选拔、调任等途径进入机关的公务员,其级别将依据新任领导职务、职级,结合原任职务、工作经历、文化程度等因素,参照机关同类人员确定。
7、第十三条公务员晋升领导职务、职级后,若原级别低于新任领导职务、职级对应最低级别,则晋升至新任领导职务、职级对应的最低级别;若原级别已在新任领导职务、职级对应范围内,则除晋升一级、三级调研员和一级、三级主任科员等相当职级外,在原级别基础上晋升一个级别。
8、第十四条公务员连续5年年度考核结果为称职以上等次,可在领导职务、职级对应级别范围内晋升一个级别。
9、第十五条公务员辞去领导职务后的级别确定,以及因年度考核、组织调整、处分等原因降低领导职务、职级与级别的,依照相关规定执行。
二、公务员晋升职级程序
1、一、分析研判。具有干部管理权限的党组(党委)根据工作需要和机关公务员队伍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研判,研究并确定职级晋升工作方案。
2、二、公布首次晋升工作方案。经具有干部管理权限的党组(党委)审议通过后,公布职级首次晋升工作方案。
3、三、民主推荐。对符合晋升职级资格条件的人员,在单位范围内开展民主推荐。
4、会议推荐:在单位分别召开民主推荐工作动员会,会上组织开展会议推荐。参加人员范围为全体在编在岗公务员(含参公人员)。
5、谈话推荐:会议推荐后,组织开展个别谈话推荐,参加人员一般为科级以上领导干部。
6、四、确定考察对象。晋升四级主任科员及以上职级的,应当组织进行考察,工作组将民主推荐情况向具有干部管理权限的党组(党委)汇报,由具有干部管理权限的党组(党委)研究确定考察对象,并发布考察预告。
7、民主测评:在单位分别召开民主测评会,会上组织开展民主测评工作,参加人员为单位全体在编在岗公务员(含参公人员)。
8、个别谈话,在单位副科级及以上领导干部范围内进行个别谈话,了解考察对象现实表现情况。
9、查阅干部人事档案,征求纪检部门意见等。
10、形成考察材料,考察组根据民主测评,个别谈话,查阅档案结果,从德、能、勤、绩、廉等方面对考察对象进行全面考察的基础上,形成考察材料。
11、六、确定拟晋升职级人选。召开党组(党委)会议,在前期民主推荐和考察的基础上研究确定拟晋升职级人选,对需要上报审批的行文上报。
12、七、公示任职。对拟晋升职级人选进行公示,需上报审批的,待批复同意后进行公示,公示期5个工作日,公示结果不影响晋升的,办理职级审批、任职手续。
三、新公务员法实施后公务员职级晋升有哪些工作程序
1、新公务员法实施后公务员职级晋升工作程序:包括拟定方案、民主推荐或测评、组织考察、任前公示等程序。
2、2005年4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根据2017年9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等八部法律的决定》修正,2018年12月29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修订。
3、为了规范公务员的管理,保障公务员的合法权益,加强对公务员的监督,促进公务员正确履职尽责,建设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高素质专业化公务员队伍,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4、本法所称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公务员是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事业的中坚力量,是人民的公仆。
5、(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6、(三)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7、(四)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行。
8、(五)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和心理素质。
9、(六)具有符合职位要求的文化程度和工作能力。
四、公务员的级别如何晋升“两年一档、五年一级”如何计算
公务员级别晋升是低到高,“两年一档、五年一级”是累计两年年度考核确定为称职以上等次的,在所定级别对应工资标准内晋升一个工资档次;累计五年年度考核确定为称职以上等次的,在所任职务职级对应级别范围内晋升一个级别。
很多朋友将“副科、正科、副处、正处”等领导职务叫做级别,其实这是不准确的。根据《公务员法》的定义,领导职务分为10个层次,职级分为12个序列,而级别其实是另外的概念,是确定公务员级别工资的另一种等级。
公务员的级别从低到高依次为27级至1级,每一个级别中又细分为多个档次,例如26、27级仅有6个档次,而13、14、15、16级多达14个档次。公务员的级别工资由级别与档次共同确定,一个领导职务或职级对应多个级别:例如,四级主任科员对应24级至18级,副科级职务对应24至17级,正科级职务对应22级至16级,四级调研员对应20级至14级。
公务员的级别从转正后开始计算,以新录用的公务员为例,如果是应届本科生,转正后任命为一级科员、定为25级;如果是应届硕士研究生,任命为四级主任科员、定为24级;如果是应届博士研究生,任命为二级主任科员、定为22级。
此后,公务员的级别会随着工龄的增长和领导职务、职级的提高而逐渐晋升。先谈一下工龄对级别的影响。根据《公务员考核规定》第二十条:
1、累计两年年度考核确定为称职以上等次的,在所定级别对应工资标准内晋升一个工资档次。
2、累计五年年度考核确定为称职以上等次的,在所任职务职级对应级别范围内晋升一个级别。
这就是俗称的“2年一档、5年一级”,只要年度考核结果不是不称职,每个公务员都能随着工龄的增长慢慢晋升级别,享受更高的级别工资。但是,大部分朋友对这一规定存在很大的认知误区,难以理清晋升细则,经过我个人总结,有以下几个规则:
1、转正后的公务员才开始定级、定档;
2、进入机关前的工龄可以计算级别、档次;
3、应届毕业生转正评定时,并非直接划分为1档,而是定在2档;
4、满5年资历晋级时,遵循“就高不就低”的原则,需下调一个档级;
5、在年份尾数为4、5、6的情况下,需连续三年进行调整;
以下以实例说明,假设一名应届本科生于2019年9月被录用为公务员,2020年9月转正后评定为25级2档(25—2),其级别工资为1315元/月,随后的发展如下:
1、至2022年,满2年升为25—3,级别工资调整为1382元/月;
2、至2025年,升为25—4,级别工资上调至1455元/月;
3、至2025年,满5年资历晋级时降档至24—3,级别工资变为1472元/月;
4、至2026年,升为24—4,级别工资增至1548元/月;
5、至2028年,升为24—5,级别工资提升至1621元/月;
6、至2030年,满10年资历晋级并升档,变为23—5,级别工资为1744元/月;
后续年份,级别工资将逐步递增。
至于领导职务和职级晋升对级别的影响,根据《公务员职务、职级与级别管理办法》第十三条的规定:
公务员在晋升领导职务或职级后,若原级别低于新任职务或职级对应的最低级别,则晋升至新任职务或职级对应的最低级别;若原级别已在对应范围内,除晋升一级、三级调研员和一级、三级主任科员及相当职级外,将在原级别基础上晋升一个级别。
简单来说,以下是三点关键点:
1、晋升领导职务或职级后,通常情况下晋升一个级别。比如,24—4级的一级科员晋升为副科级职务后,根据就近就高原则,变为23—3级,实现晋级但降档。
2、若晋升后需跨越多个级别,则晋升至对应最低级别。例如,正科级职务对应的级别为22级至16级,一位24—4级的四级主任科员晋升为正科级职务后,根据就近就高原则,将变为22—2级。
3、在同一职级层次晋升时,不改变级别。例如,四级主任科员晋升为三级主任科员(均对应副科级)或二级调研员晋升为一级调研员(均对应正处级),级别保持不变。
最后,需补充一点,晋升领导职务或职级后,若公务员的级别未晋升或仅晋升1个级别,不影响“每两年一档、每五年一级”的计算;若晋升了2个级别,级别和档次的起始年份将重新计算,即“每两年一档、每五年一级”需重新计算。











